1、望文生义 ①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。今天的人读起来非常吃力。 ②此城四郊多垒,固若金汤,不适合强攻。 剖析:①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。无须修改。形容思维敏捷,写作方法纯熟。如:他略加思索,便提起笔来,文不加点地写下去。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,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,因而导致误用。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。 ②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。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。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,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。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,形容危急。 2、近义混用 ①我收到一封海外来信,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,不知被什么集邮迷撕去了。 ②她爸爸思想开明,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,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。 剖析: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。不胫而走是指没腿而能行走,不翼而飞是指没翅膀却可以飞走。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、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,就飞速流传开来,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忽然不见了。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同等看待。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,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,如:由于他是把贫富、贵贱、智愚、贤不肖、是非、大小,都一律等量齐观的。而同等看待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,不分厚薄亲疏,如: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 3、褒贬失当 ①李明见其他人在下棋、不免倍增心喜、蠢蠢欲动。(跃跃欲试) ②姐姐性格孤僻,卓尔不群,平常极少参加社交活动。 剖析:①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,现多用来形容敌人筹备进犯或坏人筹备捣乱,明显带有贬义。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。 ②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,超出一般,形容道德、学问的收获超乎一般,独一无二。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,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,这与原意大相径庭,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。 4、顾此失彼 ①这类具备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,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。 ②这次演出比较成功,只不过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,不自然。 剖析:①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让人费解,穿云指冲上云霄,裂石指使石头裂开。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,但他们怎么样冲上云霄呢?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。 ②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,也有顾此失彼的错误。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,形容做作。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,非常显然,动作只能作势,不可以装腔。 5、前后矛盾 ①二嫂喃喃地说:这是命中注定的,只能怨天尤人罢了。 ②杂志社的来稿虽多,可是不刊之论、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。 剖析:①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别人,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,如此句意前后矛盾,导致表达上的混乱。 ②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学改或不可以更改的言论或著作,即很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。而后面又说如此的稿子没份量,显然是由于不理解不刊之论的意思而导致了语意的前后矛盾。 6、误用词性 ①大家需要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。 ②历史上也曾有那样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,想统一天下,但未曾达成我们的抱负。 剖析:①除去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,还有词性误用的错误。循规蹈矩是个动词性短语。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。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,可将老一套去掉,并将循规蹈矩改成陈规陋习。 ②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,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。假如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,需要在之前加上具备之类的词。 7、不合逻辑 ①庞涓对部下笑道:我早了解齐兵劫弱,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了。 ②荆轲对太子丹说:臣闻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 剖析:上述两句中,庞涓、荆轲都是战国人,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源于《晋书谢玄传》和清代吴研人的《痛史》,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,所以不合逻辑。 8、堆砌成语 ①在辩论会上,它的看法被驳得体无完肤,一无是处,面目全非。 剖析:在这个例句中,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,重复用,表面上好像非常有说服力,实则罗嗦,不如任意删去两个。